用螢幕來「體驗」這個世界


嗨,

我一直想過一種「不用手機的慢生活」,但對我來說,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。

雖然應該是我手機中毒也很嚴重,加上我現在做的工作,就是教大家怎麼經營自媒體。

對我來說,經營社群已經不是單純的興趣,好像變成了一個「產品」。
(所以前陣子有點 emo,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)

所以,當有人來問我問題、當課程需要更新、當貼文需要回覆,我必須在線上。

我用內容養活自己,同時又被這個機制養成,反而滑手機,好像變成了一種「必須」。

我當然知道,有些人能同時做好自媒體經營和生活品質的平衡,只是現階段的我,老實說,還在找那個最佳狀態。

我不是沒試過數位排毒喔。

我真的很認真地,把所有 App 的通知全部關掉,所以我 IG、LINE 訊息都回得很慢。
這樣的好處是,我的手機不會再一直響,也不會一亮螢幕就跳出一排訊息。

壞處是:我變得更好奇。
因為沒有通知,我反而更頻繁地去開 App,看看有沒有人回我訊息,或是有沒有人按讚。

我甚至發現自己有時候只是無聊地打開通知欄,看一眼空空的畫面,再關掉。(這已經不是排毒,這是另類戒斷反應 XD)

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好笑,也有點荒謬。
我想逃離,但卻跑得更深。那到底要怎麼樣,才能真正放下手機?

最近那個「轉折的點」,應該就是前陣子去歐洲旅行的時候,那是一種很直接、很物理性的撞擊。

那天,我們在羊角村,坐在一艘慢慢前行的小船上。

河岸邊,有些人就搬著露營椅坐在街角,手上拿著一杯啤酒,就這樣看著水面反光、看著雲慢慢移動,偶爾和身邊的人聊兩句,或只是笑笑。

船頭正往一座低矮的橋靠近,陽光被擋住,像短短幾秒的隧道。就在我們穿過橋下的那一刻,眼前忽然亮了起來。

我第一眼看到的,是河岸邊的一張長椅。
上面坐著兩對夫妻,他們的位置剛好可以俯瞰整條河。

一對亞洲夫妻低著頭,兩人都埋進手機裡,手指快速滑動,沒有交換眼神,也沒有對話。另一對,男人的手自然地搭在女人的肩膀上,視線從未離開前方的水面,偶爾對看一眼,輕輕笑一下,好像時間和風景只屬於他們。

那個對比畫面,像是一記當頭棒喝。

我突然想起,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是那對「低頭夫妻」的樣子?

自己過去旅行時,常常也是低著頭滑手機的人。
不只是回訊息,還會邊走邊想著要怎麼拍照、修圖、打卡,讓別人看到我在哪裡、我在做什麼。

明明身邊就有風景,我卻習慣用螢幕來「體驗」它。

我腦子裡突然閃過很多過去的片段:像是以前去音樂祭或專場的時候,我很愛錄影,怕錯過台上每一個小細節,怕沒有錄到最喜歡的那首歌。

有時候我甚至會在開場前,默默想著:「等一下吉他手 solo 的時候要轉過去拍…」。

結果真正的當下,我的眼睛不是在看表演,是在盯著螢幕裡的取景框。

當下覺得自己很投入,事後回看卻發現,那些記錄好像隔了一層玻璃,畫面和感動之間,有一種很奇怪的距離感。

就算偶爾拍到幾段不錯的片段,那種透過喇叭播出來的聲音,還是少了現場鼓聲震到心口、空氣裡混著啤酒味與汗味、大家一起合唱時那股雞皮疙瘩的感覺。

我才發現,當我用錄影保存一場演出時,其實是用當下的體驗去換取一個永遠不會有當下溫度的檔案,有點像用一張模糊的照片,交換了親眼看見的機會。

現在的我,反而會在開場拍幾張照片、就錄一小段影片,就把手機收回口袋。因為我寧願錯過一些可以回放的畫面,也不想再錯過那些只能現場感受到的震撼。


所以,旅遊後期我大多也是這樣,也開始去注意那些手機拍不下來的東西。

像是海邊的風,有一點鹹味,還帶著太陽烤過沙子的暖;像是家人第一次到歐洲時,眼睛裡閃的那一點光;像是專場結束後,舞台燈光全暗,大家還捨不得離開,一起拍手、一起喊安可的默契。

這些東西,你可以拍照,但回放的時候,永遠都少了那種「我真的在那裡」的觸感。

也想跟你分享,前陣子滑到一個影片,啟發了我。

video preview

它的做法很簡單:先拍一張簡單的當下照片,回家後用手繪把它畫下來。

我們可以透過那個「重現」的過程,讓自己慢慢回想,光是從哪個方向照過來、風有多涼、當時你的手是不是還握著咖啡。

我覺得這種記憶就不是機械地複製畫面,反而會更立體,也更私密,也能讓記憶長出更多細節。

也分享給想要好好鞏固記憶的你一點靈感。

所以,我後來發現,「數位慢食」對我來說,硬要戒手機這條路行不通,我更是要找到自己跟數位生活的平衡點。

我可能永遠沒辦法全斷線,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。
但我可以一步一步,讓生活多一點空白、留一點呼吸。

期待下次和你聊天。

Tobie 偷偷

2025.08.12 昨晚跑去喝酒,所以今天起床腰酸背痛

Q: 為什麼你會收到這封信?

可能是你使用過我的 Notion 模板,
或是在我的 threads、網站上加入電子報的。

Q: 我不想收到你的信,要怎麼辦?

如果你覺得無聊,直接取消訂閱沒關係,We still cool!
請按下方的 Unsubscribe 就可以囉!

113 Cherry St #92768, Seattle, WA 98104-2205


Unsubscribe · Preferences

Tobie 偷偷

在這個 AI 世代,世界越來越快,但也越來越虛幻。不知道你還記得寫信的感覺嗎?不如讓我當你的筆友,每週二寫些真實給你吧!

Read more from Tobie 偷偷